蘇州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至今已有近半年時間,截至10月底,全市共推進“三定一督”小區3543個,覆蓋率達75.3%,已超額完成年度既定任務。可在優秀的數據成績背后,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蘇州鬧市區,1小時內1人垃圾分類
觀前街,不僅是蘇州夜經濟的主場,更是游客們眼中的打卡勝地。絡繹不絕的人流,也給垃圾分類工作加大了難度。
上午10點至11點,看蘇州記者在觀前街共觀察到了7組投放垃圾的市民,幾乎所有人在扔垃圾時,都不會考慮垃圾分類的問題。沒喝完的奶茶、油膩的炸雞外帶紙、掃起的落葉……各式各樣的其他垃圾,都被市民們放進了可回收物的桶中。
在1個小時的時間里,僅有1位市民正確投放了垃圾。但她投放后,并沒有向同行的人科普垃圾分類知識,而是在一旁看著她將垃圾投放進錯誤的垃圾桶中。
在小區中,由于監管人員的監督和垃圾投放時間的限制,他們不得不將垃圾分類好后前去投放。但到了公共場所,沒有人管理,自然就不會主動去進行垃圾分類。
小區垃圾分類仍存問題“其他垃圾”“廚余垃圾”分不清
公共場所分不對,進了小區就能分對了嗎?看蘇州記者通過前期調查發現,實際情況并不樂觀。
其實就在上周,常熟市城管局就對轄區內的虞山街道進行了突擊檢查。在4個“三定一督”四分類的小區中,檢查人員發現,4個小區均存在“垃圾投放正確率不高”的問題。“其他垃圾桶”中混入了西紅柿、蔬菜葉等廚余垃圾,甚至還有綠化垃圾被投放在“其他垃圾桶”中。
針對發現的問題,執法人員當場開具了《責令停止違反城市管理行為通知書》,責令小區物業方立即組織整改,抓緊對督導員進行專業培訓,加大宣傳力度。
專家:市民習慣還未養成,需“宣傳+監管”雙加碼
“垃圾分類這個習慣的養成少則數月,多則數年,會是一個耗時相對較長的過程。”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黃建洪告訴看蘇州記者,要將千百年來人們的扔垃圾習慣改變是很難的。特別是從隨意堆放到規范分類,這對人們既定的生活習慣是很大的轉變。
“這個習慣靠自發的改正是很難的,只有靠‘內外兼修’的方式,才能徹底影響市民。”黃建洪表示,就目前來講,在實行‘三定一督’的小區中,大部分市民還是在有意識地改變以往的習慣。但到了公共場所,缺乏了監督管理,這個意識就隨之消散了。他建議相關部門應該繼續加強宣傳教育和監督管理,并在《條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必要的執法行動。
PREV: 我國餐廚垃圾與隔油池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
<NEXT: 餐廚垃圾處理現狀及未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