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6_久久性色欲AV免费精品观看_无遮挡呻吟娇喘视频免费播放_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產品中心 成功案例 新聞動態 時事政策 視頻展示 韓博科技
新聞動態

News

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動態
西安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印發!
文章出處 : 無廢城市 文章編輯 : 無廢城市 閱讀量 : 961 發表時間 : 2023-03-23

  3月21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西安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實現各類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與多部門協同治理,力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推進主要農業廢棄物全量利用,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加強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實現危險廢物全面安全管控。健全規章制度、促進技術創新、強化市場機制、提升監管能力,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群眾滿意度、獲得感明顯提高,形成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產業化、社會化綜合管理的“無廢西安”新模式。全文如下: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西安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3月18日
  (此件部分公開)
  西安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轉型,根據生態環境部等18部委《關于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環固體〔2021〕114號)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完善政策制度保障體系,健全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打造綠色低碳市場體系,建立協同高效管理體系,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固體廢物處置體制機制,推動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融入城市建設管理,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西安貢獻。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目標導向,依法分類處置。立足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定位,以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高、回收利用水平低、處置缺口大等突出問題為突破口,重點解決建筑垃圾治理、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農業廢棄物全量利用、一般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等關鍵領域的突出問題,加快補齊相關治理體系和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提升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能力。
  二是堅持系統謀劃,一體協同推進。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部署下,系統謀劃“無廢城市”建設任務,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目標,一體推進各項任務順利實施,加快推進城市綠色低碳轉型,以高水平保護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生活。
  三是堅持統籌協調,促進協同增效。構建由黨委、政府統籌組織,各方凝聚共識,“多點發力,齊抓共管”的協作機制和固體廢物管理模式;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與同期各項發展規劃的協同融合,統籌工業、農業、生活、建筑、危廢等領域各類固體廢物的全流程管理要求,整體推進,補齊短板,發揮協同增效作用。
  四是堅持創新驅動,全民共建共享。在制度、技術、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中開展先行先試,創新體制機制模式,推動實現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培育發展市域特色環保產業;積極開展“無廢細胞”建設,推動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發揮園區、骨干企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促進全民參與,形成全社會“共商、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圍。
  (三)總體目標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西安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實現各類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與多部門協同治理,力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推進主要農業廢棄物全量利用,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加強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實現危險廢物全面安全管控。健全規章制度、促進技術創新、強化市場機制、提升監管能力,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群眾滿意度、獲得感明顯提高,形成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產業化、社會化綜合管理的“無廢西安”新模式。
  二、主要任務
  (一)降低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壓力
  1.推進企業固廢精細化管理,量化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推進工業企業實施生產性再生資源分類收集、分類貯存,設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場所;嚴格臺賬記錄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實現工業固體廢物全過程可追溯。鼓勵產廢企業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協助做好工業固體廢物分類貯存管理工作。結合排污許可、環境統計等數據,完善產廢單位清單并及時動態更新,依法公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準確量化統計數據。到2025年,實現固廢相關企業申報登記全覆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限值為0.165噸/萬元。(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區縣政府,西咸新區管委會,各開發區管委會落實,以下均需各區縣政府,西咸新區管委會,各開發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2.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編制年度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方案,建立重點行業企業分類管理清單,有序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提高清潔生產審核完成率。完善技術服務支撐體系,開展重點行業園區(或產業聚集區)整體審核,對完成審核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和績效進行評估,完善信息報送跟蹤制度。到2025年,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的工業企業占比達到60%。(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3.加快工業綠色發展,構建工業“無廢細胞”。鼓勵綠色產品生產,推廣綠色設計,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和產品的可回收性。通過政策扶持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建設規模。推進綠色園區建設,引導企業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產品全生命周期,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到2025年,力爭創建國家和省級綠色工廠累計60家以上,開展綠色工廠建設的企業占比達到3.62%,開展“綠色園區”建設的工業園區達到3家。持續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提升能源資源梯級利用率與資源效率。到2025年底,具備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循環化改造的工業園區占比達到100%。(市發改委、市工信局牽頭)
  4.推進工業低碳轉型,助力碳中和目標達成。推進能源消費結構升級,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用能需求,提高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構建企業節能減碳體系,實施設備升級改造,優化節能過程控制措施,推廣生物固碳及碳捕集封存技術,推進碳交易市場建設。加快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管理,提升使用能效。到202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9%。(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5.拓寬一般工業固廢利用渠道。按照《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拓寬再生產品在綠色建材、筑爐材料、礦山修復、土壤治理等領域的應用實踐。加快推進資源綜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和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建設,促進一般工業固廢產業規模化、高值化、集約化發展。到2025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含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6.產教融合推動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發展。加快資源再生利用技術成果轉化,鼓勵重點產廢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申報國家、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參與示范基地建設,通過多方協作推動技術應用落地。推動高校科研教育與區域發展相融合,面向一般工業固廢處理需求,推進緊缺學科建設和課題研發,以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助力區域固廢資源化利用水平提升。(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牽頭)
  7.降低一般工業固廢貯存量。督促一般工業固廢貯存量較大的企業,通過自行處置或委外處置的方式,降低廢鋼鐵、鋼渣、廢有色金屬、廢復合包裝、廢紙等廢棄物的貯存量。通過送政策到企業的方式,上門指導企業開展一般工業固廢的申報登記、處理處置工作。到2025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量下降幅度達到20%以上。(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8.開展大宗工業固廢(尾礦庫)堆場整治。督促周至縣陜西馬鞍橋生態礦業尾礦庫編制“一庫一策”治理方案并啟動尾礦庫閉庫程序,計劃2023年底前完成閉庫銷號。到2025年,全市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堆場中完成綜合整治的堆場(含尾礦庫)占比達到100%。(市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9.建設工業固廢信息化監管系統。建立一般工業固廢“產生—轉運—處置/利用”全過程的“物聯網+”收處模式,實現企業產廢數據信息溯源,達到全流程信息化閉環管理的目的。建立非法固廢傾倒點信息化識別系統,對無序混倒、非法堆積、不規范處置的固體廢物堆場進行識別摸排,在黃河流域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西安段沿岸、工業園區、街道開展工業固體廢物智能化監管,嚴厲打擊一般工業固廢非法傾倒。(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10.深入實施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許可制度。定期對工業企業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許可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核實。嚴格執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制度,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提高管理類別準確性和登記質量,落實自行監測、臺賬記錄、信息公開及排污執行報告等環境管理要求。(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11.探索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按照“企業主體、屬地負責、第三方服務公司經營、部門監管”的模式,規范一般工業固廢收運體系,強化產廢企業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履行核實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受托方主體資格和技術能力的義務。按照“環境有價、損害擔責、依法推進、應賠盡賠”的原則,建立目標考核機制,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實踐。(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12.深化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將固體廢物產生、利用處置企業納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范圍,強化監督管理。開展企業信用評價工作,依法推進環保信用信息的公示,建設完善環保信用數據庫并動態更新,逐步形成覆蓋全市信用主體、信息類別的網絡。到2025年底,納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范圍的固體廢物相關企業數量占比達到10%。(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二)提升主要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
  13.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加強綠色農產品認證,年均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15個以上,擴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培育綠色農產品品牌,不斷提升品牌創新能力、擴大品牌國內外影響力,全面提升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到2025年,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數量不少于22種。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提升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水平,推行經濟高效的糞污處理利用模式,促進糞污綜合利用,推動畜禽養殖業綠色轉型。(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14.推進農藥減量行動。推廣應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等措施,優化施藥方式,積極扶持發展高效施藥機械,推行超低容量精準施藥技術及“一噴多防”技術。推進農藥減量示范區建設,開展農藥減量控害及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大力推進主要農作物玉米和小麥的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不斷提高統防統治覆蓋面積和防治效率。優化農藥用藥結構,加快淘汰高毒、高風險農藥,增大生物農藥使用比例。力爭到2025年,化學農藥畝均施用量下降至0.23kg/畝。(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15.制定出臺農藥包裝相關政策制度。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置工作進度考核通報制度。加強對處置單位監管,實行季度考核通報制度,督促處置單位及時處置農藥廢棄包裝物。定期對農藥廢棄包裝回收處置工作進行評估和指導。完善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和集中處置實施辦法,科學修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標準。按照“誰購買誰交回、誰銷售誰收集”的原則,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押金返還試點,建立全流程可追溯的農藥包裝廢棄物押金回收信息化系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16.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與處理體系。建立健全“誰使用、誰交回”“誰生產、經營,誰回收”“專業機構處理、市場主體承擔、公共財政支持”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形成以農藥經營者為支點、各方相關主體共同參與的回收機制。鼓勵和支持專業機構按照《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要求,對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資源化利用以外的,應當依法依規進行填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置。(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17.推進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大力推廣緩釋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新型高效肥料和化肥機械深施、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好糧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不斷擴大在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上的應用。推廣化肥定額使用制度,發布技術導則,明確糧食、蔬菜、經濟作物等化肥施用標準和最高限量。力爭到2025年,化學肥料畝均施用量下降至38.5kg/畝。(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18.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組織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指導工作,逐步構建以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利用為主,其他形式為補充的多途徑利用格局。示范推廣秸稈機械粉碎還田、秸稈青貯飼料化利用、秸稈加工有機肥、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質能源利用等資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技術,促進秸稈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收儲運體系日趨完善,適宜地區建立秸稈收儲場所,實現秸稈產出大戶就地收貯或有效利用秸稈。到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19.推動畜禽糞污肥料化利用。支持集中養殖和適度規模養殖企業利用畜禽糞污。繼續推動對現有規模養殖場升級改造,推進規模養殖場糞污貯存、處理設施建設,新建大型規模養殖場必須配備完善的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設施。推進畜禽糞便肥料化利用,支持規模化養殖企業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引導農戶施用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肥,鼓勵果園綠肥種植。(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20.強化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監管。嚴格執行規模養殖環評管理制度、屬地管理責任制度、養殖場(戶)主體責任制度,建立規模畜禽養殖場污染物減排核算制度和畜禽養殖污染線上線下監管制度。對設有固定排污口的規模化養殖場,依法核發排污許可證,并納入陜西省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21.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加強源頭管控,引導農戶使用0.01mm以上標準厚度地膜。抓好農膜回收試點示范,推進農膜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依托廢舊物資回收網點、種植大戶、農業園區、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建立廢舊農膜回收網點。推進廢舊農膜科學利用,對廢舊農膜進行分類再利用及熱電聯產資源化處理。推廣機械化撿拾廢舊農膜,提高回收效率。到2025年底,全市農膜回收率達到85%以上。(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22.制定出臺廢舊農膜回收處理相關政策制度。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和無害化處置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部門職責,規范農膜回收、處置和監管流程。制定激勵性政策,落實地膜生產經營者回收利用責任,建立廢舊農膜回收按比例“以舊換新”制度及農膜回收財政補貼制度,對地膜殘留高的地塊不納入“三品一標”認證體系,不給予財政獎勵。優先在設施栽培面積較大、農膜使用較多的區域開展降解地膜應用示范和廢棄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工作,建立廢舊農膜回收考核制度。(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23.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在畜禽養殖戶比較集中的重點區域設立病死畜禽收集暫存點。在動物隔離場、畜禽屠宰場、專業化活畜禽交易市場和大型規模飼養場,建立滿足需要的收集暫存點。收集暫存點負責病死畜禽的消毒、包裝、收集工作,無害化處理廠負責統一運輸、處理收集暫存點的病死畜禽。(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24.深化“廁所革命”。做好農村衛生廁所提升改造工作,探索建立戶廁常態化管護及糞污資源化利用機制。全面推進農村公共廁所服務大提升,對農村學校、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等重點場所衛生廁所實施改建,在人口規模較大的村莊、鄉村旅游景區配套建設衛生公廁。統籌推進廁所糞污與生活污水、畜禽養殖廢棄物治理有效銜接,支持聯戶、聯村、村鎮一體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9%以上,廁所糞污基本得到無害化處理。(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三)促進生活源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
  25.完善收集轉運設施,提高生活垃圾回收效率。以應收盡收為原則,按照生活垃圾“不分類、不收運”的工作機制,完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完善垃圾收運設施配置,提高設施運行管理水平。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建設。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包括城市和農村)清運量預計達到440萬噸。(市城管局牽頭)
  26.鞏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建設,推動投放點棚亭化改造,對物業小區、“三無”小區數量及每個小區投放點數量進行排查摸底,并建立詳細臺賬;規范住宅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分類收集容器設置。壓實街道辦、物業等單位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定時定點投放”與桶邊引導工作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提升分類投放準確率。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宣傳指引,提高廚余垃圾分類準確率。力爭到2025年,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市城管局牽頭,市住建局配合)
  27.全面排查農村生活垃圾產生情況,優化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對村莊周圍生活垃圾堆存點和填埋場進行全面摸排,建立統計臺賬。統籌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設施,合理布局可回收物收集網點。對農村生活垃圾亂堆亂倒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并加強監管。力爭到2025年,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70%。(市城管局牽頭)
  28.健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制度。推進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健全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體系。統籌區縣(開發區)、街道(鎮)、社區(村)三級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強化日常監督管理,提高處理能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與利用,創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示范區縣(開發區)。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實現有效治理的自然村比例達到99%。(市城管局牽頭,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29.提高生活垃圾及可回收物回收率,補足大件垃圾回收短板。鼓勵環衛、物業保潔等工作人員對生活垃圾可回收物進行正確分揀后集中送至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補足廚余垃圾收集桶投放數量并建立清單管理及回收量考核辦法,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拓寬大件垃圾收運宣傳渠道,明確各相關方主體責任和管理范圍,實行網格化管理,合理布局大件垃圾暫時堆放點,通過政策鼓勵居民自行投放,解決大件垃圾處理困境。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市城管局牽頭)
  30.多點打造“無廢城市細胞”工程。將“無廢城市”建設理念融入綠色家園創建系列活動,通過政府帶頭、群眾參與的形式,打造“綠色機關”“綠色餐廳”“綠色商貿”“無廢社區”等多領域的“無廢城市細胞”,從消費端、行為端構建多元“無廢模式”。到2025年,累計新增各類“無廢細胞”項目200個以上。(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31.推進綠色包裝技術應用,建全綠色循環物流體系。立足西安國際化物流樞紐城市定位,推進綠色循環物流體系建設及快遞包裝綠色轉型,依托京東等物流龍頭企業,加大可循環、標準化用具的推廣應用力度。推行綠色設計和綠色包裝,限制生產和銷售過度包裝商品,出臺包裝回用的實施細則;加強替代材料和產品研發應用,擴大可降解塑料生產規模。到2025年,快遞綠色包裝使用率達到50%。(市郵政管理局牽頭)
  32.統籌解決市政污泥增量問題。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同步配套建設污泥處置設施。全面規范市政污泥收集轉運,嚴格執行轉移聯單制度及運輸單位運營資質管理,促進產生污泥全量進入終端污泥處置設施。(市水務局牽頭)
  33.全面推進市政污泥資源綜合利用。通過推廣焚燒發電廠摻燒協同處理、氣化熱解、建材利用和生物堆肥利用等方式,督促市政污泥產生企業擴展污泥綜合利用途徑。針對不同地域的污泥因地制宜進行處理處置,從設計、運維、管理等方面提升污泥綜合利用水平。(市水務局牽頭)
  34.加快推進城鎮污泥處置工程建設,提高污泥終端處置能力。到2025年,建成污泥處置廠10座,實現全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穩定達到95%以上,污泥處置規模達到0.4萬噸/日,確保與污水處理能力相匹配,做到日產日清。(市水務局牽頭)
  35.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加強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建設,合理配置居民區回收服務點,推動再生資源分揀中轉中心建設,推進區域性再生資源集散市場提升改造。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建設生活類再生資源專業回收體系,鞏固和提升以再生資源回收服務點、再生資源分揀中轉中心(站)和再生資源交易集散市場為主要節點的回收網絡。(市商務局牽頭)
  36.加強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面向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報廢汽車、廢舊輪胎、廢舊紡織品、廢塑料、廢紙、廢玻璃等重點生活源固廢,逐步構建以“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低值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廢舊高值裝備智能再制造”為主的資源循環利用和綠色處置新格局。推動廢舊物資回收專業化發展,鼓勵有條件地區采取特許經營等方式,授權專業化企業開展廢舊物資回收業務,實現規模化、規范化運營。到2025年,再生資源回收增長量和增長率分別達到300萬噸和21.5%。醫療衛生機構與指定企業合作,加強對未經患者血液、體液、排泄物等污染的輸液瓶(袋)等可回收利用產品的分揀回收。(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牽頭)
  37.形成循環經濟產業園整體布局。以高陵循環經濟產業園為核心,向南輻射經開區先進再制造產業園,打造綜合發展型靜脈產業基地,融合發展城鄉低值可回收物綠色處置、報廢汽車拆解利用、危險廢棄物安全處置、廢舊高值裝備先進再制造等產業集群。到2025年,全面關閉各區縣、開發區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市發改委牽頭)
  38.建立低值可回收物管理體系。研究制定低值可回收物目錄,推動玻璃、廢木制品、廢舊織物、低值廢舊塑料的分類回收工作。探索實行低值可回收物梯度補貼回收政策,區分廢棄物類型,動態調整補貼價格,針對性促進多種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采取特許經營的方式,推進低值可回收物形成良性回收循環市場,推動產業化發展。(市城管局牽頭,市商務局配合)
  39.完善靜脈產業基地功能建設,保障城市終端處置能力。加強以生活垃圾、廚余垃圾、建筑垃圾、污泥為主要處理對象的項目建設,補足缺口,確保終端處置能力滿足城市廢棄物最終消納需求。以優勢特色產業為方向,延伸產業鏈發展,形成“城市礦產”回收—分選—粗加工—精加工—終端產品及貿易一體化的產業鏈閉路循環。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健全配套服務區,出臺生產、經營、通信、網絡、信息化共享平臺及物流、培訓與咨詢、政策、融資等多方面的支持措施,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駐,推動靜脈產業園有序發展。(市發改委牽頭)
  40.建立塑料污染多元共治體系。加強塑料制品生產、銷售和使用過程監管,禁止超薄購物袋的生產銷售,有序降低一次性塑料制品、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生產流通;加強對集貿市場、酒店、餐飲外賣等重點領域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的限制和監管,推廣使用塑料制品替代產品。推行綠色包裝,逐步降低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標志帶的使用。加快生活垃圾非正規堆放點、傾倒點排查整治工作,針對城鄉結合部、環境敏感區、道路和江河沿線、坑塘溝渠等重點區域進行監控,開展渭河(西安段)等主要河流塑料垃圾清理行動,建立長效機制。開展新污染物微塑料污染防治,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41.壓實政府監管責任,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建立執法聯動機制,做好垃圾分類宣傳、動員、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等工作。建立考核、落實情況抽查、通報工作機制,提升生活垃圾管理水平和分類效果。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推動各領域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制定入戶宣傳活動方案和計劃;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建設納入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并聯審批程序,嚴格抓好項目建設方案內容審核及現場驗收工作。切實做好污泥處置全過程監管工作,建立污泥處置工作協調機制,解決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和污泥運輸、處置存在的問題。(市城管局、市水務局牽頭)
  (四)大力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
  42.推進綠色建筑建設。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執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并按照綠色建筑基本級及以上等級進行設計、建設。鼓勵建設星級綠色建筑,推動綠色建筑規模化高質量發展。促進新型綠色建造方式、綠色建材的推廣應用,積極應用自主可控的BIM技術,減少設計施工過程廢棄物產生,促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力爭2023年達到80%,2024年達到90%,2025年達到100%。(市住建局牽頭)
  43.加快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建設。結合我市區域特征和不同類型建筑特點,建立相對完善的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根據建筑使用功能,積極推廣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鼓勵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裝配式建筑鋼結構體系,開展鋼結構住宅試點。推動新型建材與裝配式建筑協同發展,培育高質量預制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建設。到2025年,全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40%以上。(市住建局牽頭)
  44.發展建筑節能技術。推進建筑節能提質增效,鼓勵可再生能源應用,重點在日照條件較好且有較穩定熱水需求的建筑中應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建設超低能耗建筑,建立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標準體系,率先在條件允許的地區開展建設試點。到2025年,全市建成超低能耗建筑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以上。(市住建局牽頭)
  45.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大力支持規模以上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建廠投產,不斷提升全市建筑垃圾(拆除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2025年,全市建筑垃圾(拆除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市城管局牽頭)
  46.推廣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應用。使用政府財政性資金以及國有投資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建設工程,在技術指標符合設計要求及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指定工程中應用盡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市城管局牽頭)
  47.規范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運營。將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運營全過程納入工程安全監管,從規劃建設程序、質量安全管理、運營管理、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等方面進一步規范建筑垃圾受納場建設運營管理工作。進一步整合全市建筑垃圾消納資源,推進政府主導消納場所建設,確保全市建筑垃圾消納處置順暢便捷、高效有序。(市城管局牽頭)
  48.強化建筑垃圾多元化末端處置。通過工程回填、土地平整、河道治理、堆山造景、復耕還田等多種方式綜合利用工程渣土。大力推動拆除垃圾在國省干線、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建設中的應用,健全完善拆除垃圾資源化利用供應措施,保證資源化利用企業原材料充足,杜絕拆除垃圾未經處理無序填埋。完善裝修垃圾分揀分類處置工作措施,明確物業單位、居民社區等相關單位裝修垃圾處置主體責任。大力推進裝修垃圾分揀處置,構建裝修垃圾集中收集、專車轉運、分揀分類、資源利用的處置格局。(市城管局牽頭)
  49.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包括源頭減量、分類處理、分揀設施和場所布局等在內的建筑垃圾環境污染防治工作規劃。指導施工單位科學合理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進一步細化明確建筑垃圾產生量、清運量、運輸單位、消納單位、分類處理方式方法、揚塵管控及相關保障工作措施等,確保建筑垃圾流量準確、流向可控。(市城管局牽頭)
  50.優化監管信息平臺功能。結合實際工作需要,不斷優化提升西安市建筑垃圾綜合治理信息共享平臺功能,準確記錄建筑垃圾產生源頭、產生量、產生種類、運輸車輛、運輸軌跡、消納場所、清運量、消納量等相關基礎數據信息,實現建筑垃圾產生、排放、運輸、消納、利用全流程信息化監管。(市城管局牽頭)
  51.持續強化建筑垃圾違規亂象治理。嚴肅查處建筑工地等相關產生源頭未經審批擅自排放,無資質車輛違規運輸、違法偷倒亂倒建筑垃圾等行業亂象。重點關注基本農田、鐵路公路兩側、河道及兩側、秦嶺保護區、城鄉結合部等重點敏感區域,扎實開展建筑垃圾偷倒亂倒問題綜合整治,進一步消除建筑垃圾違法處置造成的風險隱患和環境污染。(市城管局牽頭)
  (五)推動危險廢物源頭防控
  52.落實危險廢物源頭防控措施。嚴格落實新建項目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指南等管理要求,從嚴把關危險廢物產生量大且本地無法就近處置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建立危險廢物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持續推進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參保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鼓勵危險廢物自行利用處置單位參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53.推進產廢企業清潔生產。推進重點危險廢物產生單位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清潔生產審核應當以有毒物質全過程控制為重點,對加工、制造、利用處置全流程實施防控。推廣減少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和降低工業危險廢物危害性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促進從源頭上減少危險廢物產生量、降低危害性。(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54.完善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清單。結合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環境統計工作、排污許可工作,摸排落實涉危險廢物單位數據,建立危險廢物環境監管單位清單,持續組織開展危險廢物管理計劃、產廢年報、經營年報申報登記工作。(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55.完善產業園區危險廢物收運體系。產業園區管理機構根據產業規劃和企業需求,做好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運設施的規劃、建設及運營。規范廢鉛蓄電池和廢礦物油回收網絡體系。統籌考慮交通運距,建立通訊設備、機動車銷售與維修、電動自行車銷售等重點行業的危險廢物收運體系,確保危險廢物全部收貯、轉移。(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56.優化醫療機構分類收集與處置體系。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對醫療廢物開展分類、收集、暫存、轉運等全過程管理,不斷完善醫療廢物收運體系建設。醫療衛生機構及時與醫療廢物處置企業簽訂處置合同,嚴格落實聯單制度,確保醫療廢物得到妥善安全處置。加快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科學合理確定工藝路線、處理規模,明確安全處理后醫療廢物處置去向。健全鎮街衛生院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收集和處置體系。(市生態環境局、市衛生健康委牽頭)
  57.健全生活源危險廢物收集體系。加快生活源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點建設,以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處置單位為重點,深入排查生活源危險廢物收集情況,逐步建立生活源危險廢物收集貯存系統。針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實驗室等產生危險廢物數量少、種類多、成分復雜的情況,探索建立實驗室廢物收集體系。(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教育局配合)
  58.建立危險廢物部門聯動機制。加強生態環境部門與交通運輸、應急管理部門配合協作,強化危險廢物轉移過程的監管;加強生態環境部門與衛生健康部門配合協作,強化對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移、處置全過程的監管;加強生態環境部門與城管部門配合協作,強化生活源危險廢物收集過程的監管;加強生態環境部門與教育、科技、市場監管等部門配合協作,強化對高校、科研機構、檢測機構實驗室產生的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監管。建立項目源頭審批聯動機制、危險廢物監管聯動機制、環境治理設施監管聯動機制、聯合執法機制,2023年,建立危險廢物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各成員單位配合)
  59.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多部門聯合協作,以醫療廢物、廢酸、廢鉛蓄電池、廢礦物油等危險廢物為重點,開展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犯罪活動。實施環境違法黑名單制度,綜合運用行政處罰、環保信用與信貸、媒體曝光等手段,嚴厲打擊隨意傾倒、非法轉移或處置危險廢物的違法行為,提升環境違法成本。進一步落實并廣泛宣傳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等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制度,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環境保護監督的積極性,推動形成快速發現問題的群防體系。(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配合)
  60.建立覆蓋全區域、全流程、全種類的危廢智慧化、智能化監管體系。推進建設西安市危險廢物信息管理系統,2025年,完成系統建設并實現同陜西省危險廢物信息綜合管理系統的數據對接,對危險廢物產生企業與收集經營企業進行監督管理,實現建設與運營管理統籌推進,逐漸形成較為完善的危險廢物監督管理體系,對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的產生、收集、運輸、貯存、處置等各個環節實施全過程管理,確保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安全貯存和處置利用。(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61.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探索建立以危險廢物數量、危險性、環境風險性為衡量指標的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建立醫療廢物管理系統及電子臺賬制度,實時監督、反饋源頭產生、貯存及收運數據,實行大型醫療機構定時定點收運、小型醫療機構集散預約收運機制,大幅提高醫療廢物收集覆蓋率。(市生態環境牽頭,市衛生健康委配合)
  62.落實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考核制度。堅持以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指標體系為抓手,圍繞重點產廢單位和經營單位,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檢查考核,實現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百噸以上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規范化管理檢查考核全覆蓋。充分落實危險廢物申報、轉移聯單、經營許可、管理計劃和應急預案備案等各項管理制度,實現危險廢物產生單位信息電子化管理。嚴格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考核工作,到2025年,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考核抽查合格率達到100%。(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六)打造西安無廢新模式
  63.引導各開發區的工業園區、大型企業集團建設“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立足航天基地成熟發展的產業集群,建立一套適用于產業園區清潔生產的審核標準和工作流程,建立園區清潔生產審核長效機制。企業層面進行產業升級改造,建立重點項目目錄,通過企業裝備升級、園區空間布局優化、基礎設施完善等途徑,促進園區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廢物綜合利用,提高園區低碳建設水平;鼓勵園區企業開展綠色認證;完善廢舊資源回收體系,補齊園區生態產業鏈。推廣航空基地“管委會+公司”發展模式,打造科技園區等產業集群,促進產業環保高標準、高質量、規模化發展,開展清潔生產,促進工業固廢規范收集利用處置,助力園區清潔能源結構升級;依托西安市“無廢城市”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處置動態監測。(各開發區管委會牽頭)
  64.發揮西安科教基地資源,依托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創建“無廢高校”。推行校園垃圾分類,推廣無紙化辦公模式,降低一次性用品消耗。推廣實驗室有機廢液智能無害化處理技術與設備,倡導大學、研究機構有機危廢液就地處理,降低貯存、轉運潛在風險。(市教育局牽頭)
  65.圍繞西安旅游產業發展布局,結合“無廢酒店”“無廢餐廳”建設,促進游客綠色出行。根據景區內部交通線路的距離、車輛排放、載客人數、每天班次等數據,通過引入大數據平臺優化管理,合理減碳減廢。鼓勵打造綠色餐飲體驗的生態餐廳,利用電子化菜單進行管理,實現餐飲零浪費目標。推進酒店景區全面接入數字化操作管理系統,實現無紙化以及電子門票服務。為景區創新低碳無廢產品,如低碳無廢線路、低碳無廢研學課程、低碳無廢文創產品等。在景區酒店內配備垃圾分類設施,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指引宣傳,引導游客正確分類。(市文化旅游局牽頭)
  66.推進實施“無廢物流”工程。推廣物流快遞綠色集散中心建設,優化物流空間布局,加強國家物流樞紐、專業快遞物流中心及公共配送中心建設,建立以綜合物流、大宗商品物流、電商現代物流、供應鏈物流、商貿物流五類現代物流聚集區和配送節點為支撐的三級綠色物流功能體系。堅持綠色低碳,對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要求,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快遞業發展全過程,加快快遞業發展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市郵政管理局牽頭)
  67.深入推進西安—咸陽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建立危險廢物聯動監管工作機制,落實涉及危險廢物單位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指導督促企業切實履行好危險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等環節的污染防治職責;建立跨市轉移危險廢物電子聯單運輸軌跡監管制度,實時監控運行軌跡,共同應對危險廢物跨界污染事件。建立危險廢物管理信息互通機制,加強危險廢物管理信息互通,推動產廢企業與經營單位之間危險廢物轉移數據共享。建立危險廢物處置需求對接機制,加強危險廢物處置需求對接,對危險廢物產生、處置、利用情況及危險廢物持證單位經營活動情況進行監控,及時通報危險廢物處置利用需求。建立突發事件中危險廢物應急轉移、處置機制,需要跨市應急轉移處置的,應主動做好相關協調工作。(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
  1.成立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為高位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工作,2022年8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市級相關單位、各區縣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生態環境局,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2.強化目標責任落實。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分解落實“無廢城市”各項任務、指標,建立責任清單和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合理安排工作進度。建設期間,按規定及時總結“無廢城市”建設主要做法及創新舉措、亮點工程、典型案例、存在問題建議,形成月報、季報和年度總結報告。鼓勵主動創新、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和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形成“部門”特色、“行業”特色、“西安”特色。
  3.建立考核評估機制。根據“無廢城市”建設全年任務及階段重點任務,領導小組辦公室對重點工作進展情況、決策部署落實情況、評價指標完成情況等進行檢查和考核,并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年度考評體系,督促各成員單位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各項任務落地。
  (二)強化技術支撐,促進技術轉化
  1.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優勢,加大固廢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技術研發和推廣,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共建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大固體廢物關鍵技術、設備的攻關和集成示范,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組建西安市“無廢城市”建設專家庫。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加強固廢處理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加強技術經驗交流,多渠道組織學習其他地區“無廢城市”建設的先進制度、經驗、技術和理念,探索技術創新與管理制度協同發力的有效模式。
  3.加快成果轉化。探索建立成果轉化機制。依托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平臺匯聚的技術資源優勢,以循環經濟產業園、畜禽養殖廢氣深度治理及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等重點企業為主體,積極引進固體廢物資源化與處理處置先進技術,構建西安市固體廢物處置技術示范體系,提升固體廢物處置和裝備保障能力。
  (三)加大資金統籌,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體系
  1.拓展項目投融資渠道。用足用好國家、我省、我市對“無廢城市”建設的資金扶持政策,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爭取政府性基金、政府產業基金等支持。加強各類資金的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規范資金使用。
  2.建立多元化資金保障體系。建立以政府資助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其他資金為補充的多元化、多層次的資金投入保障體系,通過多種方式暢通社會資本進入渠道,加強“無廢城市”相關項目投融資平臺建設。落實好稅收優惠政策。
  (四)多形式宣傳引導,營造“無廢”氛圍
  1.加大宣傳力度。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納入全年環境宣傳教育計劃,制定詳細科學、操作性強的宣傳方案。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及影響力,多種形式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宣傳教育,營造“無廢”氛圍,努力提高“無廢城市”創建的參與度、滿意度。
  2.開展“無廢細胞”創建活動。傳播“無廢”理念,積極開展“無廢工廠”“無廢機關”“無廢學校”“無廢商場”“綠色景區”“無廢小區”“無廢家庭”等系列“無廢細胞”創建活動。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的宣傳,倡導綠色消費。通過“無廢”宣傳,引導社會公眾人人參與“無廢城市”建設。倡導全民踐行“綠色生活”理念,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3.強化公眾監督。建立市、區縣(開發區)、街道(鎮)、社區(村)多級聯動的宣傳工作機制,并將宣傳工作成效納入“無廢城市”建設考核評估體系。及時總結和公布“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和突出成效,發揮社會公眾重要監督作用,鼓勵公眾通過電話、微信公眾號、政府網站等多種途徑舉報“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違法行為。
  附件:1.西安市“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
  2.西安市“無廢城市”建設重點任務清單
  西安市“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

更多 方案 / More progr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