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倒進去的剩菜剩飯變成肥料了!”“這機器真好,變廢為寶,生態農場里的植物有肥料肯定會長得更好。”在某學校的垃圾分類實踐課上,面對一臺方形金屬外殼的“大家伙”,學生們都眼睛發亮,充滿好奇。
這臺“大家伙”是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在同學們新奇的眼神中,校食堂工作人員打開機器蓋子,倒入餐廚垃圾。只見“大家伙”的處理槽不斷“吞入”菜梗菜葉、剩菜剩飯。而后,工作人員向同學們展示了經處理的餐廚垃圾,它們已由狼藉的廚房廢棄物,變成了可利用的有機肥料。
餐廚垃圾處理設備之所以能完成從垃圾到肥料的轉化,主要原理在于通過在攪拌倉中添加好氧菌等菌種,對餐廚垃圾進行生物降解。比起從前,這樣的方式更加環保、高效、便利。“拿學校食堂來說,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大約有三四百公斤,以前都是由第三方公司運走處理。現在引進了這臺設備,垃圾不僅能被就地處理,還能二次利用,實現餐廚垃圾日產日消。
從集中處理到就地處理探索出的一個高效路徑。該區垃圾分類辦的工作人員介紹我們高度重視、著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全國示范市建設。圍繞有關部門的工作要求和該市建設目標,在基層推進落實垃圾分類,并優化其中的各個環節。目前,該區已逐漸實現垃圾分類常態化。縱觀垃圾處理的全鏈,“前端”的分類工作是完善了,但垃圾分類后的處理問題仍舊是一大掣肘。
餐廚垃圾就是其中的一項“痼疾”。尤其是人口密集度較高的地區,日均產生大量餐廚垃圾。這類垃圾濕度高,易污染環境。該區以往一直采用集中處理的方式,但此法對于垃圾的末端處置方式單一,還存在能耗大、占地大、存儲散發惡臭、運輸途中拋灑滴漏等難題。
為解決以上問題,前期開展了大量調研,并征求區級各有關部門和鄉鎮的意見,最終,明確了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的方式,并出臺實施方案。接著,該區篩選出了63家適宜推廣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的單位,包括企事業機關、大型銀行、醫院等食堂、農貿市場等,從重點單位出發,開始逐步將垃圾就地處理落到實處。
在實施環節,除選定適宜的設備,確定硬件安裝事宜外,該區還著重進行了操作流程的規范,要求每家單位至少確認1名專職負責人,并對相關人員進行操作培訓。如今,在政府食堂,就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將每日餐廚垃圾投放到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備中進行降解,產生的有機肥直接用作于鎮政府內樹木的施肥,或由設備公司工作人員回收進行二次堆肥。
實踐證明,該方法是餐廚垃圾處理的一條優秀路徑。利用就地處理設備,可對餐廚垃圾進行封閉式降解,實現餐廚垃圾90%的減重,日處理能力達100公斤。降解產生的水、氣經過設備處理后可達標排放,產生的有機質達到國家有機肥標準和安全性檢測標準,可直接用于種植活動,或統一進行二次堆肥,增加肥效面向市場銷售。
除環保化、資源化處置外,該方法還具有經濟實惠的優點。
PREV: 正確的垃圾分類圖表來啦,都快快收藏起來吧!
<NEXT: 餐廚垃圾處理設備的應用場所
>